轉貼 - 深淘灘。低作堰
「深淘灘,低作堰」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,淘灘是指飛沙堰一段、內江一段河道要深淘,深淘的標準是古人在河底深處預埋的「臥鐵」。歲修淘灘要淘到臥鐵為止,才算恰到好處,才能保證灌區用水。低作堰就是說飛沙堰要有一定高度,高了進水多,低了進水少,都不合適。古時飛沙堰,是用竹籠卵石堆砌的臨時工程;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澆鑄,以保一勞永逸的功效。寶瓶口,是前山(今名灌口山、玉壘山)伸向岷江的長脊上鑿開的一個口子,它是人工鑿成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,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,故名寶瓶口。留在寶瓶口右邊的山丘,因與其山體相離,故名離堆。寶瓶口寬度和底高都有極嚴格的控制,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幾十條分劃,取名「水則」,那是我國最早的水位標尺。魚嘴、飛沙堰、寶瓶口這個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體工程,在一般人看來可能會覺得平平常常、簡簡單單,殊不知其中蘊藏著極其巨大的科學價值,它內含的系統工程學、流體力學等,在今天仍然是處在當代科技的前沿,普遍受到推祟和運用,然而這些科學原理,早在二干多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就已被運用於實踐了。這是中華古代文明的象徵,這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。
標籤: 工程建築
0 個意見:
張貼留言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<<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