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3月 06, 2008

轉貼 - 從星光舞台學管理智慧


星光舞台給主管的5種啟發

1.一針見血的評審

強勢、凶巴巴不見得是主管一定要有的風格,但好主管也絕對不是「濫好人」,不敢得罪人。對於同事的盲點,好主管要有一針見血的洞悉力,同時能適時提醒,並協助下屬改善、成長。

2.偶像藝人合唱賽

好教練除了指揮全局、做對判斷,面對新世代的下屬,也要用對方法,才能帶人又帶心。像是安排與受歡迎的資深人員合作,有了示範與指導,下屬看見自己不足,才願意虛心聆聽忠告,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。

3.踢館(PK)挑戰賽

舞台上PK的「血滴子」或「大魔頭」,有時就如職場或市場殺出的程咬金,是考驗個人實力的關鍵。

主管在帶領員工成長時,要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,有時適度的安排一個勁敵,給予挑戰也屬必要,可以藉此檢驗下屬能力是否ready。

4.敗部復活賽

很多企業挑選接班人,都會看是否具備失敗經驗,因為失敗是一份人生考題,填答完整,表示更了解自己;主管也應以正面的角度看待員工的失敗,對失敗價值的肯定,會鼓舞員工挑戰的意願。

5.挑戰不同主題

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質值得挖掘,身為主管,也要主動去開發,才能讓員工未來有更多的可能性。例如,不斷給予新挑戰、職務輪調都是主管可以使力的地方。

5位評審,5種教練角色

◎市場導向型

若你是市場實務派的主管,要多花點時間在創意型人才的指導上。因為他們才華洋溢卻缺乏顧客導向,可以輪調幫助體驗,或藉失敗案例引導其回歸市場思考。

袁惟仁

擔任製作人長達12年,是評審中最有「市場嗅覺」的一位。會從辨識度、感染力、穿透力、聲音的圓、觀眾緣等條件作為市場接受度觀察指標。

◎正中要害型

聰明又有實力的你,馬上能點出問題,避免員工猜測的困擾。不過,為了降低言詞犀利可能造成下屬的畏懼,教導時,除了給建議外,請多加點示範、引導,團隊才容易進入狀況。

黃小琥

在《超級星光大道》評審中被戲稱為「滅絕師太」,雖然擔任星光評審資歷較淺,因評語快狠準,加上獨創的幽默話語,爆紅速度卻最快。

◎慈母提攜型

組織內「黑臉」太多,往往會讓員工的表現呈現兩極化,要注意管理下屬的情緒,尤其處於摸索階段或低潮中的他們,需要你適時當啦啦隊長支持。

黃韻玲

「音樂才女」黃韻玲,在評審席中,「媽媽」的角色十分突出,常把選手的轉變,視為自己子女的成長,會多給一些溫暖的提醒。

◎挖掘潛質型

很多主管會以當下的表現評斷下屬,忽略員工的個性與潛力,若你具有伯樂的天賦,請記得保持耐心,多給你的千里馬一些機會,他們會在對的時機,展現驚人的爆發力。

鄭建國

Roger堪稱台灣演藝圈的造型教父,十分注重歌手的潛質:「如果外型不好,一定要唱得非常好,若只比別人好一點點,是完全沒有機會。」

◎就事論事型

在指導過程,員工不是專挑自己想聽的話聽,就是摸不清誰說的才是真話。批評中肯,且言行一致的主管,才能讓員工願意打開心房接受。

張宇

純歌手出身,對歌唱心路歷程感受敏銳,無論選手的情緒、用功程度,皆難逃「法眼」。被網友批評給分相當龜毛的他,堅持以專業為標準,不受情感左右。


標籤:

轉貼 - 家庭教育好.孩子表現巧

父母大變「性」.打造優質bobo

現今父母多半只生一胎,在計畫性生子情況下,無不多方吸收相關育兒資訊,然而,往往卻也容易忽略,在親子互動中,孩子最佳學習榜樣就是「父母」,若能調整自身性格,減低負面影響,那麼,幼兒教育即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。

然而自身性格是否有需調整之處呢?本文從8種性格類型剖析,讓父母了解其可能帶來之負面影響,透過有效改善,將可打造優質bobo,培育孩子擁有「選擇力」、「學習力」、「觀察力」、「情緒力」與「判斷力」等多元能力。

(圖片/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)

台北護理學院嬰兒保育學系副教授黃倩儀表示,親子互動模式很容易「定型」,以至於父母總認為,育兒專書、相關資訊中的育兒方式,只是理論,很難付諸實現, 或總有「心有餘而力不足」之感,這些實屬正常現象,當父母想要改變親子互動模式,特別是需要從改變「自我性格」做起,更有困難度,她建議父母,進行大變 「性」時,必須注意以下3大重點,才能夠成功改變自己,順利打造優質bobo。

1. 持續力:改變教養方式已經具有困難度,更何況是習以為常的使用負向教育方式,如今,要以正向方式扭轉、導正,所需耗費時間自然更長,父母必須一再提醒自己:「持續下去!」才能看見成效。

2. 雙親加入:父母中若只有一方改變自身性格,不但效果不佳,也很難長期堅持,不知不覺就會回到過去負面、直覺性的教養方式,黃倩儀提醒,應當雙方一同進行,可互相扶持,增強信心。

3. 自我反省:懂得自省,才能透視自身必須改變之處,只要父母不時反省自身,將有助於適時自我調整,避免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。

(圖片/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)

對學齡前幼兒而言,家庭教育影響程度深,即使父母都要上班,陪伴時間不長,依舊是孩子心中最佳依賴及學習對象。現今父母多半具備基礎育兒常識,但卻也容易在教養過程中,不經意忽略因「自身性格」所引起的負面影響。本文以8種狀況為例,瞧瞧你是否也有需要修正的性格呢?

隨興型

爸爸一回到家,開心地抱起小賓,順手將自己的襪子一丟,抽完的香菸也隨手擺在桌上,絲毫不知道要在孩子面前做個好榜樣。這時,來了一通電話,爸爸:「靠夭,怎麼現在才講!」小賓正在一旁,專心地看著爸爸。

Before.負面影響

台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郭李宗文表示,年紀愈小,受到家庭層面影響愈大,畢竟同儕、師長影響力尚未發揮,黃倩儀也說,「行為學習」 速度遠快於「言語學習」,所以身教相當重要,倘若常讓孩子接觸不雅的行為舉止、言談,逐漸養成習慣後,往後矯正困難度將會大幅提升。此外,郭李宗文以多年 教育經驗為例,此類型父母往往在幼兒生活照顧上也容易有所疏忽,像是午夜出遊也帶著孩子,影響孩子生活作息,進而造成孩子在白天注意力不易集中、影響學習 力,並提高受傷機率等。

(圖片/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)

改變方式

1.多接觸相關育兒資訊:郭李宗文表示,此類父母並非不會照顧孩子,多半只是缺乏相關育兒知識,才會忽略幼兒生活照顧原則,待資訊充足後,即能調整育兒方式,減低負面影響。

2.減少負面影響力:黃倩儀表示,雙親中多半只有1人個性比較隨興,假設爸爸日常生活習慣較差,愛隨手亂丟垃圾,媽媽必須盡量減低此動作帶 給孩子的負面影響,樹立正確學習典範,畢竟身體力行會比言語告知來得直接有效。所以,必須不時提醒自己不能亂丟垃圾,或是要丟垃圾時,可以一邊動作,一邊 輔以言語告訴孩子:「垃圾應該要丟到垃圾筒裡!」此外,看到垃圾時,也能主動撿起並且丟到垃圾筒,身教正面效果即可蓋過負面影響。

After.正面引導

若家長能夠改善身教,自然而然,孩子能夠接受正面典範,不但降低負面影響,更能從小習得正確觀念,不需另花費時間矯正幼兒不當生活習慣。此 外,受訪者皆表示,若能從小減低孩子模仿不良言語、行為,當孩子進入團體生活時,有助其快速融入同儕之中、受到歡迎,因為孩子多半已從家庭教育中,習得正 確生活習慣,不會對其他小朋友口出不雅言語、做出不當行為。

Waring:多與老師溝通.增加自覺

郭李宗文表示,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對象,但卻常給予孩子負面教材(例如:不由自主口出穢言、生活習慣差)而不自知,也不易察覺孩子已深受影響,她建議,若孩子已進入幼兒園,可請老師多注意孩子的行為舉止,以便父母反省自我是否成為孩子不當學習對象。


標籤:

星期三, 3月 05, 2008

轉貼 - 教養孩子是藝術,不是科學

我去一個幼稚園演講時,看到一個小男孩,蹲在角落,背對著大家,低聲飲泣,我問老師怎麼一回事,老師說他從開學到現在都是這個樣子,頭一個月是大哭,現已改為低哭,不知哭到什麼時候才會不哭,大家都拿他沒辦法。我看了很不忍心,又不好說什麼。

等我講完,他的母親正好來接他,我看他立刻停止哭泣,一個箭步衝上去,撲入母親懷中,緊緊的抱著他媽媽的脖子,頭埋在母親肩上不肯放開。我心想是誰這麼忍 心,讓自己的孩子哭幾個月還繼續把他送來,就多看他母親幾眼,想不到越看越面熟,原來是我以前教過的學生,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閒事了。

強迫分離,孩子飽受驚嚇

我問她以前教她的兒童神經發展學都忘記了嗎?怎麼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送來,讓孩子飽受與母親分離的驚嚇與惶恐,難道不知道長期的驚嚇對孩 子不好嗎?這學生滿臉無奈的說:「我也捨不得呀,可是沒有辦法,每一個人都跟我說要訓練孩子獨立,我的大姑、小姑都說我太寵小孩,已經5歲了,沒有讓他去 外面上學是害了他。以後不能接掌家族事業,她們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層樓,把他一個人放在3樓,我晚上偷偷上去看他,他都在哭,他現在反而會尿 床……」,講著、講著,母親的眼淚就掉下來。

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,面對新經驗的反應也不一樣。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,等他準備好了自然會想去嘗試或面對。(學前教育/提供)

這時旁邊好多媽媽都七嘴八舌提意見,有的說:「我孩子剛來時也是哭,哭了一個月後就好了。」有的說:「我的婆婆也是堅持不可以跟孩子睡,要 他獨立,後來他聽了虎姑婆的故事,現在每晚作惡夢。」我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的媽媽自己沒有主見,聽憑別人怎麼說,自己跟著做,忘記自己孩子跟別人孩子不 同,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往自己孩子身上套。

孩子有差異,別套公式教

如何教養孩子是個藝術,不是科學,沒有公式可套,也沒有別人做成功,你如法炮製就一定成功。事實上,你不成功的機率大於成功的,因為你的孩 子跟他的孩子不同。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就把他推出去面對世界是件很殘忍的事。每個孩子成熟的時間不同,有的孩子3歲就會跟母親揮手再見,高高興興的去上學, 有的就像這個孩子一樣,5歲了,還希望能在媽媽身邊。他心裡沒有準備好,還不想離開家去上學時,硬把他送去哭2個月實在是太殘忍。

被迫獨立,反而受創傷

很多人誤會了「獨立」的意思,以為對孩子一定好。被迫的獨立是童年的創傷,是一輩子的不安全感。現在有好幾個研究都發現:童年的不安全感會影響成年後的親密關係,無法維持長久的男女關係,也無法對性伴侶作出承諾,他們的人際關係疏離。

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,流行把孩子放在房子最遠的角落一個人睡,哭了不能抱,抱他會增強他的哭行為,要等他不哭了才能抱。現在鐘擺盪回來了, 從老鼠實驗上知道親子分離的恐懼會影響大腦荷爾蒙的分泌,現在醫生讓嬰兒的搖籃放在母親臥房,使嬰兒一張開眼就會看到熟悉的面孔,也鼓勵母親把孩子揹在胸 前,讓孩子聽到母親的心跳,增加他的安全感。孩子的哭是他有需求的表現。我不了解我們的母親怎麼這麼沒有自信心,會隨便聽從人家的話而賠上孩子的幸福。

教養,一切合理就對了

帶孩子沒有訣竅,惟一就是Common Sense,凡事一切要合理,孩子每天哭,不合理,不合理就要去檢討哪裡不對,我們每個母親都會說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」,但是為什麼不會把它應用到生活上,從這裡推論出別人的孩子要這樣,不代表我的孩子也要這樣?

我們中國人很喜歡「從眾」,別人怎樣,自己也要馬上跟進,葡國蛋塔、甜甜圈、股市等「一窩風」現象,其實是沒有自信與分析能力所造成的盲目 跟進。為什麼我們對自己這麼沒有信心?我們為什麼這麼在乎別人的閒言閒語?我想我們的教育從小要孩子反省、檢討自己,會不會檢討的過頭了,對自己沒信心, 別人都是比較對?從伊朗連體雙胞胎拉列和拉丹的例子就知道,即使是同卵雙胞胎,生活經驗完全相同(因為頭連在一起)都會有不同的人格,更何況你我的孩子?

教養孩子不是科學,無法複製,它是藝術,因人而異,父母對自己的教養方式一定要有信心,只要孩子很快樂,每天迫不及待睜開眼睛開始新的一天,你就做對了,堅持下去,你的孩子會以濃密的親子關係來回報你。


標籤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