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四, 6月 19, 2008

轉貼 - 遊戲童年,創造快樂人生

看到新任教育部長說,他希望孩子的書包輕一點,快樂多一點,心中真是非常的感慨。我們的孩子跟歐美國家的孩子比起來太不快樂了,就連跟我們小時候比,他們也不及我們小時候快樂。

為什麼會這樣呢?原因很多,但是追根究底是我們觀念的問題,我們恨不得孩子快快長大,等不及要把所有的知識全部塞進他的大腦裡。我們剝奪了孩子的童年,其 實這是完全是不必的,學習是終身的,孩子有一輩子的時間來學他所必需要學的東西,但是他只有一個童年,時光是一去不復返的,童年是重要的,失去會遺憾的。

快樂童年 養成正向人生

瑞典國寶級的童書作家林格倫一直呼籲:快樂的童年是人一生生命力的泉源。有快樂童年的人才會有正向的人生觀,碰到挫折時,這個美好童年回憶會支持她走過幽谷,從失敗中站起來,度過難關。她說,童年是人格成長、價值觀形成最重要的時期,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她生在1907年,她的童年正是瑞典這個國家最窮困的時期,人民吃不飽,很多人因飢餓而離鄉背井,移民美國(美國的南、北達科他州和明尼蘇達州等跟瑞典氣 候相似的州,有很多瑞典的移民就是20世紀初移來的),她又在19歲時,不慎未婚生子。當時的社會風氣非常保守,根本不允許未婚懷孕,她只好把孩子托給保 母,隻身去丹麥賺錢養活孩子,所以她的童年和成長期是相當辛苦的。但是因為她生長在農場中,整天在大自然裡玩耍,她紿終保存了赤子之心,這個赤子之心從她 的筆下源源不斷的湧出,使她的童書不但深深地影響三個世代的瑞典人,也影響了全世界。

捧在父母手心 孩子長不大

她一生堅持孩子就是要玩,衣服玩髒了沒關係,衣服就是給孩子穿了出去外面玩的。她到老了,70多歲了,還敢爬樹,因為大自然是她另外一個 家,樹上是她休憩的地方。對她來說,爬樹就像回家一樣的自然。反觀我們台灣的孩子,爬過樹的,不到十分之一。有些孩子甚至連跤都不曾摔過,是在父母親手心 中捧著長大的。

我一邊看她的傳記,一邊在想,我們的父母對孩子的保護會不會太過了?天氣一涼、一下雨,我們就不許孩子去外面玩;我們不敢讓孩子摔跤,一摔 總是立刻抱起來,邊抱邊罵,小孩哭喪著臉,摔跤已經夠痛了,還要挨罵,以後就什麼都不敢做了。更糟的是,有些父母用手去拍打地面,嘴裡說「地害你摔跤,媽 媽打地,看它下次還敢不敢!」孩子看到地被懲罰了,就破涕為笑不哭了。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示範,它教孩子摔跤了,不檢討自己,反去怪無辜的別人,養成孩子 千錯萬錯,都是別人的錯的處世態度。

孩子需要時間慢慢變成熟

中國父母另一個迷思就是迫不及待要孩子快快長大,我們喜歡「少年老成」,所以我們的孩子缺乏朝氣,每個人都是老氣橫秋的。最近 《American Scientist》這本權威的科學雜誌介紹一本新書《Why Youth Is Not Wasted On The Young》,裡面談到延長童年的好處。它的觀點跟林格倫一樣:快樂的童年是生命力的泉源,一個每天挨打、被責罵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光明的人生觀?

人類的成熟跟其他的哺乳類比起來是慢太多了,這是因為當人站起來直立行走時,它限制了產道的寬窄,使嬰兒出生時,大腦只有成年後的四分之一 大,而他必須等大腦成熟,學會跟他生存有關的社會智慧才能自立。因此人類的成熟比較慢,大自然必須給孩子時間去學習所有知識中最難學的人際關係。

有快樂童年的人才有正向的人生觀,所以別急著把知識塞進孩子的腦袋裡,就讓他盡情遊戲、自由奔馳吧!

讓孩子自由奔馳,痛快遊戲

如果經營人際關係,形成社會聯盟是人類生存最重要的功課,我們就應該讓孩子去外面遊戲,因為只有在團體中,才學得會人際關係。因此林格倫在 1973年獻給她父母的文章中寫道:「有兩樣東西造成我的幸福童年:安全跟自由。安全感來自我父母親彼此的相愛,以及當我們需要他們時,他們總是在那裡讓 我們依靠;也因為這樣,我們才得以在田野上快樂自由的奔馳,使我們擁有幸福美好的童年。」她一再強調,成年之後她所面對的人生困境與存活下去的動力,是來 自她童年純真無瑕的快樂時光!

看到這裡,我們怎能再把孩子關在教室中,去學那些出社會以後用不到的知識呢?新任教育部長如果真的希望孩子快樂多一點,請減少上課時數,多讓孩子去戶外教學,給孩子一個機會去享受他的童年。


標籤: